摘要:消防改造實例:看辦公建筑如何變身醫院一、工程概況(一)改造背景某醫院消防改造工程是一個將辦公與商業綜合項目辦公部分改為醫療的改造項目。由于建筑改造部分改變了使用功能且原建筑建成時間較長,建筑現狀不能滿足現行標準規范的要求。工程在改造前,依據現行標準規范對建筑布局、滅火救援設施等情況進行了評估論證。在...
某醫院消防改造工程是一個將辦公與商業綜合項目辦公部分改為醫療的改造項目。由于建筑改造部分改變了使用功能且原建筑建成時間較長,建筑現狀不能滿足現行標準規范的要求。工程在改造前,依據現行標準規范對建筑布局、滅火救援設施等情況進行了評估論證。在改造中,針對建筑防火、消防設施和安全疏散等關鍵點采取了有力措施,確保建筑消防設計滿足現行標準規范。原建筑設計時間為2003 年,地上6 層,地下1 層,建筑高度23.75m,建筑面積約1.6萬m2,總投資約2000 萬元。1-2 層使用功能為家具商場,3-6 層為辦公,共6 部疏散樓梯,其中3部專供3層以上部分使用,疏散樓梯為敞開樓梯間,建筑內消防設施設有室內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應急疏散指示系統。改造后,1-2 層使用功能不變,3 層使用功能為診療辦公,4-6 層使用功能為康復病房,改造部分總建筑面積6221.10m2。改造后康復病房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仍獨立設置、獨立使用,即3-6 層與未改造的1-2 層完全分隔。由于建筑局部使用功能變化,建筑現有條件難以滿足標準規范對醫療建筑的要求。改原建筑有三部疏散樓梯位于改造區域,北側兩部疏散樓梯直通室外,南側樓梯采用擴大的封閉樓梯間,能滿足改造部分安全出口數量的要求。但是,原建筑疏散樓梯間為敞開樓梯間,現行規范要求醫療建筑疏散樓梯間應為封閉樓梯間。原建筑設有消火栓系統,但是由于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布局的改變,原消火栓系統不能滿足現行規范有關要求。消火栓系統改造部分接入原消火栓系統需要穿墻,且接入后需要做管道壓力試驗。原建筑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但是原系統管道老舊且設置不符合改造后作為醫療建筑使用的標準規范要求,需要局部拆除后重新安裝。經過現場測算,對照標準要求,改造后建筑走廊部分自然通風排煙條件受限,需要增設機械排煙系統。由于排煙管道截面積較大,在施工過程中,井道開洞與管道間的銜接是施工的難點,并且風管風機安裝高度較高,現場吊裝條件受限等也是施工的難點。由于該項目各系統均按照現行標準規范要求進行了改造,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對各系統的聯動響應起到銜接作用,需要針對性的進行改造,相關聯動邏輯關系也需要重新調試。原建筑疏散樓梯間為敞開樓梯間,現行規范要求醫療建筑疏散樓梯間應為封閉樓梯間,因此,此次改造在原有建筑的基礎上,建筑采用耐火構配件分隔和安裝乙級防火門的措施,將樓梯間改造為封閉樓梯間。經有效分隔,封閉樓梯間達到規范要求。原建筑設置了一個消防水泵房和一個消防控制室,需要將改造后的系統接入原消火栓系統管網。為了保障接入后系統能夠滿足標準規范要求,按照消火栓系統管道施工要求對整個建筑消火栓系統管道進行了管道壓力試驗,確保消火栓系統管網施工質量符合規范要求。在改造和系統接入過程中,部分管道需要在墻體結構進行開洞,經充分評估建筑結構安全,開洞施工,后又進行了嚴密的防火封堵。部分管道受條件限制采用明敷方式設置(圖4-1)。
經充分調查研究,拆除改造部分的病房、辦公室、走廊等區域原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重新布置。消防設施施工并不是獨立的,它需要和裝修工程、電氣安裝工程等相互協調。在施工方案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施工工序,做到了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管道、噴嘴等組件與吊頂合理安裝(圖4-2)。6 層康復大廳屬于高大空間,施工難度大,現場通過搭設多層腳手架施工完成。設置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管道需要連接原系統消防水泵房,也涉及墻體結構開洞施工,施工完成后對洞口進行了嚴密的防火封堵。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涉及與自動報警系統的聯動(圖4-3),根據系統需求在地下消防水泵房內增設一個濕式報警閥,經過嚴密的施工組織設計、安裝施工和檢查校對后,對整個系統進行了多次聯動調試,保障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與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聯鎖功能。
經過核算,在走廊內新增機械排煙系統,排煙風口如(圖4-4)所示。系統安裝具體措施包括:在必要的位置開洞施工安裝排煙管道,并在施工完成后做好封堵(圖4-5)。相關設備組件,采用人工搬運的方式運送到施工作業面;針對重量較大的設備,提前做好施工協調,充分利用葫蘆起重機的靈活性和滑輪組的科學原理,對重型設備和材料進行吊裝,保證系統連接施工過程中設備的平穩,從而保證施工質量,同時也減少人員受傷和設備受損的風險。根據項目現場情況和現行規范要求,在一樓北側的消防控制室內增加了醫院部分需要的單獨的火災自動報警聯動控制器、電氣火災監控系統和消防設備電源監控系統(圖4-6)。針對改造部分各個信號點位進行重新調試(圖4-7)。由于該項目本身電氣豎井非常狹窄,改造過程中制定了較為完善的施工方案,保障了原電氣、消防、智能弱電線路和改造部分的消防質量安全。局部消防設施改造因改造部分將辦公樓改造為醫療建筑,改變了使用功能,總面積超6000m2,每層面積超1500m2。依據現行標準規范要求,結合原建筑工程實際,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防排煙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設施設備均需進行改造。為避免設施設備的改造影響建筑結構安全,此次改造把建筑結構安全作為改造的前提進行充分論證,并將改造部分的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均合理地接入了原系統,未對原系統和未改造部分造成破壞,值得其他改造項目參考借鑒。既有建筑改造利用過程中,改造形式多種多樣,尤其是改變建筑使用功能給建筑消防安全的防護帶來巨大的差異,也導致消防改造面臨重重困難。因此,在前期進行可行性分析過程中,選取合適的建筑進行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本建筑改造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1. 原有建筑未改造部分與改造部分的安全疏散出口分別完全獨立,沒有任何連通。改造部分與未改造部分防火分區互相獨立,所有防火分隔滿足規范要求,所以即使未改造部分發生火災事故短時間內也不會對改造部分造成影響。2. 原建筑使用功能為辦公,改造后使用功能為醫療辦公、病房等,由此,原建筑本身具備的消防條件給改造帶來很大的便利性。如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等可繼續使用,原消防設施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主管道無需施工等。